-
產品使用方式?
「先清潔、後保養」,在洗淨肌膚髒污後,保養品才能發揮效果。
建議使用「極.潤膚皂」洗淨臉部後,再噴塗薄薄一層「BX-10萃天然精華液」,做到基礎保養、控油保濕、防曬。
乾性膚質消費者,可使用一般乳液增加保濕感。 -
產品為什麼選擇這些原料?
產品以「中藥學」的關念做設計,期望循序誘導肌膚進行自主調理,每一個材料都有功效順序及意義。
首先是肉桂萃取物活化肌膚,除了促進肌膚代謝外,也改善暗沉;其次是桂花與茉莉花萃取物安撫肌膚;枸杞萃取物則滋養肌膚。
更可藉由茉莉花及枸杞的多醣體及大分子膠原蛋白,滿足深、淺層控油保濕需求,調理肌膚油水平衡及改善暗沉,提升肌膚對環境傷害的保護力。
-
為何選擇桂仲萱的產品?
桂仲萱僅提供消費者一個「更好的選擇」,用「更高的成本」、「更好的技術」、「更天然的原料」做到「更健康的產品」。
從「植物萃取」開始做純天然保養品,避免進口原料的溶劑與添加物疑慮。
非常「高成本」的製作,但是以「優質平價」提供給消費者,照顧國人肌膚健康。
-
何謂「無添加」?
近年妝品巿場多以「無添加」做為廣告文宣,系由日本厚生省化妝品管理部門於1960年代所定義的<<藥事法>>中所述,不添加1、Paraben類防腐劑;2、礦物油;3、合成香料;4、人工色素;5、石化介面活性劑;6、乳化劑;7、螢光劑;8、化工合成脂(紫外線吸收劑)等,共102種化工原料。
「無添加」不等於「不使用化工原料」,不等於「天然」,此規範所列項目老舊,不代表產品沒有添加其它抑菌劑、多元醇、EDTA等刺激性物質及環壇荷爾蒙。 -
常見的化工原料與其危害:
1. Sodium hydroxymethylglycinate :
很多產品用它不會寫是防腐劑,讓你以為產品沒添加防腐劑。它是防腐劑,會緩慢釋放甲醛,對健康有風險。
2. EDTA( (2-[2-(Bis(carboxymethyl)amino)ethyl-(carboxymethyl)amino]acetic acid)
常見於妝品、保養品及清潔用品中的金屬螯合劑化學物質,目的是做為產品安定保存及抗氧化,能抑制微生物取得金屬離子參與代謝,細菌就難以滋生,以延長保存期限。
因為EDTA會抓取金屬離子影響正常生物代謝,所以Lanigan等人於2002年發表的研究說明,EDTA是有細胞毒性及微基因毒性的,口服將影響動物生殖與發育;對皮膚屬輕微刺激性,但對眼睛則有強烈刺激感(CSTEE, 2003);其刺激性也會影響哮喘或皮膚起疹子,更可能透過丙二醇而滲透入皮膚中,發生缺鈣、低血壓、影響腎功能等風險發生。
3. Methylisothiazolinone
常用於化妝品的防腐劑,是一種耐熱的抗菌劑,台灣、中國及日本皆限量0.01%,效果之好因此被重用,但也造成刺激性和皮膚過敏的風險。
如果您在維基百科上查詢該防腐劑將會看到具有「細胞毒性」及「神經毒性」等風險,因此我們就實際從NCBI資料庫中看看科學家對MIT的研究結果吧。
由Devos FC等人在2015年,今年的發表中表示MIT是一種皮膚致敏性與刺激性物質,大鼠實驗發現將有風險進一步引發哮喘;Du S等人於2002年的發表說明,MIT於細胞實驗將產生神經細胞毒性,導致DNA受損、氧化傷害使得細胞死亡,皆顯示人在長/短時間接觸下的風險需要被評估。
所以過敏性膚質及易發生接觸性皮膚炎的人,就要自行評估使用產品的風險。
4. Polyol(多元醇)
細菌難代謝,又易溶解磷脂質(細胞膜),因此達到抑菌效果。
在動物細胞也會發生相同問題破壞細胞膜,並且,代謝複雜的醇類化合物可能使cytochrome過度氧化,導致自由基傷害DNA、蛋白質,造成不可預期的傷害。
5. 潤滑、保濕成份
「石蠟」、「矽膠」、「PEG」、「二氧化鈦粉末」及「增稠劑」等材料,常用來營造潤滑、保濕的感覺,但實際上只是用油油滑滑的顆粒來填充在毛孔中,易阻塞毛孔。
沒有沒有提供營養,更可能影響正常的皮脂代謝,毛細孔可能會變得粗大或產生面皰。更進一步地,這些油性的成份會塞在毛囊的深處,又因為水溶性差導致清潔不易,若不小心細菌感染將導致毛囊炎或過敏發炎的風險提高。
6. 防曬劑
多為「化工合成脂」,難清潔又易造成肌膚氧化傷害,阻塞毛孔。